Google

2008年11月16日 星期日

台灣「老了」 健康與婚姻挑戰大

中國時報 2008.11.16 朱芳瑤/專題報導

 內政部《人口政策白皮書》預估,2051年,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將達36.97%,屆時每3位國民中,至少有1人是65歲以上的老人。面對高齡社會逐漸形成,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道還認為,維護「老人健康」與「婚姻制度」將是人類無可迴避的挑戰。

 國立中央大學及中國時報主辦「遇見科學」講座,邀請中研院史語所的生物人類學者王道還就「高齡社會的挑戰」進行專題演講。

 王道還直指,科學家自上個世紀以來即不斷發表「末日預言」,從1962年《寂靜的春天》、1968年《人口炸彈》、1972年《成長的極限》到1983年的《核子春天》,但多有誇張嫌疑,他說,這些「末日預言」的共同點就是「都不靈」!

 2000年起 全球老人比年輕人多

 不過,現在專家從人口趨勢下手,探討各國未來可能必須面對的問題,不以聳動的結論招徠注意力,是極為穩健的作法。例如,對於有關「地球的極限」的探討,一篇國外學者撰文的〈擁擠的地球〉中寫道,「半世紀後,全球人口將攀升到90億,從現在起,我們的抉擇,會決定我們處理未來問題的能力。」

 王道還表示,現在人類正經歷人口史的三大轉捩點。第一,自2000年起,老年人比年輕人多,這是少子化加上高齡化的結果。第二,自2007年起,城市人口比鄉村多。第三,自2003年起,世上一半的婦女,一生幾乎生不到兩個孩子。

 我國今年公布的《人口政策白皮書》亦揭露這項趨勢:台灣65歲以上老人於1993年超過總人口數的7%,正式進入高齡化國家;截至2007年底,台灣老年人口比率已攀升至10.21%。

 預估2018年 台灣進入高齡社會

 由於國民壽命持續延長(2006年男性為75歲、女性為81歲)及生育率下降(2006年總生育率為1.12人),行政院經建會推估,2016年台灣老年人口與15歲以下人口數幾乎同為302萬人,均約占總人口的13%。

 自此以後,65歲以上人口將開始超過15歲以下幼年人口,預估2018年,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14%,達到國際所稱「高齡社會」的定義;至2026年,這個比例超過20%,達「超高齡社會」定義。最新推估的結果是,2051年,台灣老年人口將占36.97%,代表每3位國民中,就有1 人是65歲以上老人。

 科學及醫學發達 形塑老人社會

 王道還分析,高齡社會的形成,肇因於科學及醫學的發展,克服了限制人類壽命的兩大因素:「營養」及「傳染病」,使得人類平均壽命自40歲倍增至80歲,堪稱「20世紀空前絕後的成就」。但他也感嘆,「這是相當可怕的事實,但多數人尚未意識到高齡社會的到來!」

 王道還提出高齡社會的兩項挑戰。其一,人口老化所引發的健康問題將日益凸顯。

 相較於營養或單純的傳染病,可使用單純、簡單的方案解決,他表示,老化是身體系統性的崩潰,特徵是複雜、多因及個人化,沒任何特效藥(也就是沒有一個因應方案是單純或簡單的),坊間許多抗老化的健康食品是否適用每一個人,他持保留態度。

 老夫妻生摩擦 離婚率漸攀升

 此外,除了藥物、飲食之外,很多研究顯示,「人際關係」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子。例如,有配偶的老年人健康狀況較佳,偏偏在現代社會中,婚姻制度已亮起紅燈。這正是高齡社會的第二項挑戰。

 王道還說,現代社會的婚姻制度以「愛情」為基礎,但人類平均壽命延長的結果是,婚姻反倒成了「監獄」,凸顯了現代配偶之間必須克服的種種問題。他說,不少夫妻老來產生摩擦,親密關係鬆動,最後選擇各過各的生活。這種現象反映在數據上,就是全球銀髮族的離婚率正逐漸攀升。

 高齡社會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,有人質疑「知道了這些問題,又怎樣呢?」王道還表示,唯有更多人意識到高齡社會的可能問題,才能激發更多討論,形成共識,並促使政府規劃對策,包括青壯年人口未來的扶養負擔問題,以及老年人口攀升對健保醫療支出的沈重負擔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