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

2008年10月22日 星期三

精挑細選國內十大養生村

辛苦奮鬥一生,想在退休後過著舒適不無聊的生活,又不想與子女同住造成負擔,訴求提供優質養老生活的養生村,成為銀髮族的新寵兒。

  強調具備專業照護及群居生活的養生村,推出各式課程與活動,讓銀髮族能建立新的人際網路還能自己安排閒暇時間,讓退休後的生活過得更豐富。以下是國內各大養生村的介紹:

  1. 台塑長庚養生文化村(國內最大銀髮住宅社區):目前國內有幾家大型企業集團投入銀髮住宅開發行列,包括潤泰、台塑、奇美、國寶等,其中位於桃園龜山鄉,緊鄰林口長庚醫院、由台塑集團興建的「長庚養生文化村」標榜是國內最大的養生村,占地34公頃,一半作為綠地、醫院、多功能活動中心、公園等,活動空間相當寬廣,約可容納4,000戶入住。

  長庚養生文化村除了幅員遼闊外,另一項特色就是豐富的休閒活動及成立銀髮學園,入住者可以學學太極拳、打麻將、唱歌或捏陶、寫書法,甚至有專門提供上網下單股票的獨立空間。由於同屬台塑集團,長庚養生文化村有長庚醫院作為醫療後盾,提供完整的健康照護與緊急醫療服務。

  2. 潤福生活新象(五星級銀髮飯店住宅):潤泰集團目前設有兩處銀髮休閒住宅,分別是位於台北縣淡水鎮的「潤福生活新象」以及位於台北縣新店的「潤福大台北華城」。號稱是「五星級銀髮飯店住宅」的潤福生活新象,1996年甫推出時就吸引300戶滿租,也開啟國內頂級銀髮住宅之風。

  潤福生活新象鎖定年滿50歲以上且日常生活能自理的長者。

  3.潤福大台北華城(新世代三代同堂銀髮住宅):訴求新世代三代同堂的潤福大台北華城,位於台北縣新店市的大台北華城別墅區內,共有88戶出租住宅,強調為頂級的全齡化別墅,並無入住年齡限制,還提供住家清掃、庭園整理、送餐到府、24小時護士服務、醫生每週社區駐診等。

  4. 北海福座泰和園(同時設立安養及養護中心):位於桃園龍潭的銀髮園區「泰和園」,由北海福座投資開發,園區內有健康老人住的安養中心,約有300戶,另有針對臥病老人設計的養護中心,共有180床。泰和園強調有5,000坪活動空間及2,000坪有機養生農園,空間十分寬廣,入住銀髮族需年滿60歲,雙人房住戶其配偶需年滿55歲。

5. 國寶聖恩休閒養生會館(採年金式繳費、分時旅居住宅規畫):位於苗栗西湖渡假村內的聖恩休閒養生會館,為國寶集團跨足銀髮族住宅的代表作,聖恩休閒養生會 館在西湖渡假村的三期會館占地高達4.7萬坪,3期將興建約780戶的15坪住宅。聖恩休閒養生會館採年金式繳費,50歲以後可以終生循環居住在各地會 館。

  6. 松柏園老人養護中心(引進日式專業照護技術):2001年落成啟用的松柏園,為永信藥品集團投資成立,位於台中縣大甲鎮永信運動公園內,為3,000坪開 放庭園式綠色建築,引進日式專業照護技術,採用日本專業教育訓練課程進行職員訓練,並提供24小時全天候看護。入園資格為年滿60 歲以上,未患有法定傳染病者。

  7. 奇美悠然山莊(歐洲巴洛克風格建築、占地廣大):位於台南縣關廟的悠然山莊由奇美集團投資興建,占地7公頃,約可容納100名入住者,主體建築為歐洲巴洛克風格設計,內部空間寬敞明亮,內具備運動與休閒設施,包括網球場、KTV等娛樂設備。

  8. 康寧生活會館(結合休閒、醫護之五星級銀髮會館):由康寧醫院轉投資的康寧生活會館位於台北市內湖區大湖公園畔,為結合安居、休閒與醫護的五星級銀髮會館,地處台北近郊交通相當便利,內設有165戶20坪到48坪不等的豪華套房。

  9. 雙連安養中心(內設社區松年大學提供多項活動課程):由雙連教會設立之雙連安養中心位於台北縣三芝鄉,佔地11,000坪,提供親切的家事服務,並有專業 營養師調配營養均衡的膳食及全年無休的護理照顧,及必要之緊急醫療救助,另辦理社區松年大學及各式適合高齡者的活動課程,是發揮終身學習的最好生活園地。 入住者需年滿60歲以上者,未患有法定傳染疾病者。

  10.翠柏新村(地處台北近郊交通方便):位於台北內湖與汐止交界的翠柏新村,遠離塵囂、山明水秀的環境提供銀髮族過著愜意的退休生活,入住者主要條件為年滿60歲以上,身體健康能自理生活者。

2008年10月5日 星期日

成功老化 做個快樂長壽族

成功老化 做個快樂長壽族
張翠芬/台北報導

 人人都希望自己長命百歲,但是長壽就等於健康嗎?如果延長的時間並不是健康的生命,而是終日臥病在床,這並不是大家想擁有的「長壽」!醫界正全面推動「成功老化」的觀念,當年老時,頭腦不癡呆,心智、身體功能運作良好,才算是真正的「老康健」。

 九九重陽將屆,據內政部統計,台灣百歲以上人瑞已破千人,達1075人,女性人瑞人數是男性的2.4倍。

 台灣老年醫學會理事長陳慶餘指出,台灣老年人口增加速度之快,名列世界前茅,僅次於日本;根據聯合國定義,65歲以上人口占整個社會人口超過7%就是「老化國家」,當老年人口超過14%時,就是「高齡國家」;台灣在1993年老年人口突破7%,預估到2020年,台灣老年人口將增加到15%,從老人國步入超級老人國。

 而且,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幾乎快得驚人,法國人口老化從7%到14%,歷經125年,瑞典花了80年,美國也花了65年,台灣卻在短短20幾年間,就進入超級老人國之林。

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長照研究所所長李世代教授,對台灣快速老化的現象感到憂心,根據推估,台灣老年人晚年需要長期照護的需求是7.3年,日本大約是6.5年;也就是說,人老了之後,因臥病在床或認知障礙,有長達7年以上的時間,需要仰賴他人照顧,這對社會和家庭經濟是很沉重的負擔。

 每個人都會變老,但能做到「成功老化」,才是最理想的目標。台北榮總老年醫學科主任陳亮恭指出,成功老化是指,老人生理功能良好、具有生活自理能力,認知功能正常無憂鬱症狀,還能參與社會活動,並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經濟狀況,簡單的說,就是身心健康,還能享受生活,才稱得上是「成功老化」。

 陳慶餘強調,政府在面對老化的挑戰中,必須及早落實老人周全性的健康照護,包括老人的自我保健,更周延的照護,全面性的老人健康檢查,提升老人生活品質,延長健康生存餘命,才能達到「成功老化」的目標。

海角七號 口碑行銷寫傳奇

海角七號 口碑行銷寫傳奇


六十多年前,台灣光復、日本人撤退,一位日籍男老師被迫離台,與他在台的戀人友子,就此別離;他將思念與愛戀寫在一張張的信紙上,卻始終未寄出。

六十多年後,在台北失意不得志的樂團主唱阿嘉,回到恆春老家當郵差,日本過氣模特兒友子則被迫留在恆春、籌備演唱會;為爭取表演機會、讓恆春人發聲,阿嘉的繼父,開始籌組樂團。

於是,阿嘉、只會彈月琴的老郵差茂伯、修車行黑手水蛙與小米酒銷售員馬拉桑等小鎮居民,組成了樂團,實踐那被生活壓得幾乎已看不見的音樂夢。阿嘉最終也將日籍男老師寫給戀人、卻無法寄出的信,送到友子手中,讓跨越時空的愛情趨於完滿。

這就是《海角七號》,2008年的台灣奇蹟。8月22日至今,已創下2億多元票房、持續於主流電影院播放,播放廳數還愈來愈多,在不景氣中打敗國片魔咒、掀起「海角旋風」。

成功關鍵很簡單,就是好看。觀眾在《海角七號》看到了就在身旁發生的故事、市井小民的生命力,因為「台式幽默」笑翻天的同時,更突然想起那久違的夢想。

例如,在台北追夢,卻屢屢碰壁的男主角阿嘉,正是時下眾多七年級生的縮影;有太多年輕人讀完研究所、才發現找不到工作,或是即便找到工作,薪水也只有2.5萬元、根本不夠在台北的生活開銷。

阿嘉的繼父、鎮民代表會主席洪國榮,對於恆春缺乏工作機會、年輕人不願回鄉的現況十分感慨;在台灣各個角落,有同樣感受的人並不少。而認真工作、閒暇之餘愛彈月琴的茂伯,看來快樂卻也渴求知音,如同多數老人家需要被傾聽、了解…

這就是台灣的故事。一部好看的國片,跟一部好看的好萊塢電影所能引發的感動與迴響,力道是截然不同的,用自己的語言、說自己的故事,是每一個族群的渴望。

《海角七號》的爆紅,除了好看,精英公關集團執行長嚴曉翠還認為,口碑行銷功不可沒。8月中電影上映前,看過口碑場的觀眾,就已在各大網站的討論區發表心 得;《海角七號》工作人員,也以文字、照片、影片等記錄拍攝過程,於官方部落格與網友分享,甚至製作了各種主角的MSN表情、手機來電答鈴等,讓這部片透 過網路展現強大穿透力。

嚴曉翠說,去年市場反應較佳的兩部國片:《最遙遠的距離》與《練習曲》,也是以口碑行銷為主要操作,用小預算取得大效果。中信金控副總高人傑則強調,口碑行銷要成功,產品就得高品質,《海角七號》讓人看了很有樂趣、回味無窮,自然引起消費者口耳相傳。

《海角七號》的上映時機,是另一個成功關鍵。谷公館畫廊負責人谷皓宇說,從前是「台灣錢淹腳目」,如今卻是百業蕭條、萬物齊漲,大家每天接受到的訊息,都 是悲觀負面的。男主角阿嘉在片頭就大喊「操他媽的台北!」,其實也正喊出了台灣人的不得志;而阿嘉選擇離開,在充滿陽光的天涯海角中,重拾夢想、找到新 生,也讓觀眾們在看電影時,有了情緒的出口、重新有了作夢的勇氣。

台灣當紅藝術家吳天章說,「海角旋風」跟8月中旬時的「蘇麗文現象」,本質其實是一樣的,台灣人這段時間太鬱卒了,需要有些正面的訊息,讓大家相信:「雖然台灣很小、很邊緣,但我們還是能有搞頭的」。

永慶首席房產顧問葉國華也認為,劇中人物的日子不一定過的很好,但卻都在工作崗位上打拚,看完後能讓人相信:努力就會有好結果。嚴曉翠補充道:每個族群要有共同的情感出口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社會氣氛愈悶,電影、按摩、聽相聲等「簡單享樂型」活動,愈是流行。例如,1930年代全球經濟大蕭條、好萊塢歌舞片聲勢走到高 點;1970年代中美斷交、瓊瑤電影趁勢而起,這就如同社會學家班雅明(Walter Benjamin)所言:「大眾想要散心」。

葉國華說,電影能讓人暫時忘卻現實,尤其是《海角七號》劇中角色個性都十分鮮明,觀眾易產生投射現象,情緒跟著上下起伏、獲得宣洩,不像過往國片多較「形而上」、難融入。

《海角七號》避掉了幾個國片常有的缺點。吳天章說,1995年時上映的《熱帶魚》,寫實貼切,既好看又能引起共鳴,但深度較不足;而2004年的《豔光四 射歌舞團》充滿創意、「俗擱有力」,卻缺乏沈澱;去年上映的《最遙遠的距離》則稍嫌矯揉造作、不夠自然。《海角七號》將這三點國片常犯的錯誤,全都避掉 了,還巧妙結合都會語言與鄉村的樸直,直觸人心。

「天時、地利與人和,《海角七號》都具備了」,嚴曉翠認為,這部片如此受歡迎,有眾多不同的元素在其中,再複製一次,若沒有相同的環境支撐,不代表就會成功。但《海角七號》的確已給了近百萬人美好的觀影經驗,其正面影響力也會持續發酵。